2011 年以來,家具業一直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在消費萎縮、成本上漲、資金鏈緊張等重重擠壓下,許多家具企業已然倒閉或到了倒閉的邊緣。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透露,2011 年上半年,溫州36 萬家中小企業中有20% 歇業或停業。廣東省家具商會執行會長蔣德輝也曾告知媒體,家具行業內30% 的企業,正面臨倒閉的危機。兩人的說法,確乎是對我國中小企業狀況的較真實概括。
盡管政府有關方面多次出來“避謠”,說明企業的倒閉率很正常,但我們所關注的并不是它正不正常,或者它是不是形成了一股風潮,而是確實地了解到,有相當大比率的中小企業正在倒閉或已經倒閉。而“倒閉潮”傳言對于家具行業的意義是,家具業會不會出現新的倒閉潮?哪些企業是最容易倒下的企業?如何防止倒閉?
未來一年,倒閉提速
家具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其材質、加工工藝的特殊性及外觀的不規則性,決定了它只能是一個半機械、半手工生產的行業。同時,我國現代家具業在經過30年來的發展后,已進入行業產能過剩、賣場擴張過度、企業利潤微薄的狀態。這種狀態下的家具業,對市場消費的依賴是非常大的,消費一旦萎縮,就意味著這個行業會有大量的家具賣不出去,資金就無法回籠,最終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實力不濟的企業、賣場、商戶在經營上出現問題,成為洗牌的犧牲品。
目前,我國通貨膨脹壓力很大,加上出口受阻、人民幣升值等原因,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會采取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這主要是出于消化農業、工業領域所生產的物質生活資料的需要。所消化的產品中,就包括家具制造業所生產的家具。
然而,擴大內需政策的落地有相當難度,至少從家具消費的視角來看有難度。第一,我國社會財富分配不均,90% 的人僅占有10% 的財富,廣大農民、工人的收入水平不高,很多人消費不起家具,尤其是高端家具。第二,我國通貨膨脹壓力很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國家社會保障水平較低,收入本來不高的普通居民不敢消費。第三,在現有投資環境不佳的情況下,政府既不敢出面要求企業給工人提升待遇,更不愿通過降低稅收的方式,提升廣大工薪階層的待遇。第四,我國在未來至少一年的時間內,會堅定不移地進行房地產調控。這一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打擊非常大,特別是對購房者心理的影響很大,越來越多的人會長久地持幣觀望,使得家具消費受到較大的抑制。
基于以上四點,我國家具消費在未來至少一年內,很難有實質性的改善,甚至很可能進一步萎縮,這對于家具行業的打擊是致命的。不難預見,未來一年,會有越來越多企業、賣場、終端商會加速從行業退出。行業洗牌的結果是,大企業越來越大,小企業退出或成為大企業的附庸。
誰會最先倒下?
在倒閉潮來襲之時,誰最先倒下?如果換一個角度,這個問題無非是,是什么原因導致企業倒閉?
一般而言,一個企業的倒閉,往往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資金鏈斷裂、原材料成本過高、產品設計落后、渠道建設不力、管理效率不高、市場競爭過于激烈,等等。從重要性來說,資金毫無疑問是決定企業生存的最重要因素。眾所周知,我國家具企業絕大多數都屬于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所以答案很明顯,那些資金緊張的企業,應當是最先倒下的企業。事實也證明,自2005 年以來,家具業所倒閉的企業,基本上都是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
在2005 年以前,家具消費一直維持在很高的水平,隨便什么家具產品都很快能賣出去。在這種良性的消費環境下,家具企業資金周轉期短,資金回籠快,極少的流動資金,就可以維持一個企業的運營。
2005 年以后,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家具業產能過剩日益嚴重,因此,在大型家企高歌猛進之時,開始了大批量的中小家企倒閉。2005 年、2006 年兩年內,共有上千家家具企業倒閉;2007 年一年內,全國就有上千家家具企業倒閉;2008 年,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國有7000 家家具企業倒閉;2009 年至2010年,家具企業每年平均倒閉千家以上。直到2011 年,珠三角及江浙再度傳出企業倒閉潮的消息。從各方的反饋來看,這些倒閉的家具企業幾乎全是中小企業,倒閉的主要原因都是資金鏈斷裂。在這一根本原因之外,企業定位不準確、產品特色不突出、營銷不力等,也是促使企業加快倒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