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在發展轉折時期,大型企業應“廣積糧”, 中型企業要“潛心面壁”, 小型企業宜“做小做細”, 讓企業在寒冬過后的春天迅速打開一片天地。
歐債危機,經濟危機,制造業危機……那么危機是什么?簡言之,危機意味著穩態的破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危險和機遇往往相伴而生,就是所謂危機。辯證地看待當前建材家居業的危機,或許有助于我們走出困局。
一、多方面原因造成當前的危局
(1)行業自身原因
近幾年,建材家居作為朝陽行業,以暴利的開端走向市場。在豐厚利潤的吸引下,大量資本涌入家居行業,使得家居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產生了一批極具影響力的品牌企業。但是資源和人力的大量涌入,早已使建材家居市場趨于飽和。
以合肥市為例,各類建材家居市場有近30家,正在籌建裝修中的還有幾家,其中一半左右為近兩年開張,而合肥市區戶籍人口尚不足300萬,狼多肉少的局面,昭示著家居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家居行業在經歷幾年瘋狂增長之后,今年業績集體下滑,撤場撤店的聲音不絕于耳。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任何行業發展成熟后,都會進入一個利潤正常化的時代。
(2)受上游產業影響
行業寒冬是市場的自我調整,如果沒有人為干預,這個時間點也許還會推遲幾年到來,有了限購令的影響,這個問題提前暴露出來了。有數據顯示,合肥樓市11月再現量價齊跌。筆者分析,今年年底直至明年兩會期間,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將不會有大的變化,合肥這樣的二三線城市,由于樓市泡沫并不大,房價將會是緩慢下降,然后陷入僵持的局面。在這期間,家居行業將步房地產的后塵,開始洗牌,通過洗牌提升整個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二、規模不同,策略有別
(1)大型企業應“廣積糧”
郎咸平給制造業危機提出了一個應對的方法,就是“廣積糧”,筆者認為這對于家居業同樣適用。大型企業在經營管理和技術創新上都有較好的基礎,資金上“不差錢”,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正好可以把一些基礎比較好,但經營不善的企業兼并過來。同時,趁這個機會多多吸納人才,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作好儲備。大型家居企業在發展轉折期,應由單純追求產能規模的擴張轉向提升質量和效益轉變,由模仿向自主創新轉變,由一般加工產品向生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轉變。
(2)中型企業“潛心面壁”
中型企業經過之前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企業內部或多或少有一些毛病。在這行業寒冬時期,正該趁著貓冬的時間,練好內功,加強經營管理,繼而研究確定自己的品牌路線與特色。
業內人士認為,一旦家居行業進入微利時期,企業要充分利用原材料、降低庫存、充分發揮人工效益、優化采購和銷售環節,每個工序成本控制都是獲得利潤增長點的機會。
隨著低碳時代的來臨,節能、環保、低碳等概念逐漸深入人心,這些都可以給企業帶來無限商機。而網絡時代,網絡營銷也逐漸成為熱門的營銷方式。
對于中型企業,選擇自己的長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培養一支優秀的營銷和研發隊伍、建設良好的渠道網絡,都可以讓企業在寒冬過后的春天迅速打開一片天地。
(3)小型企業“做小做細”
小型企業在此次行業危機中受影響最大,因為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差,資金鏈薄弱,將有不少在這個行業寒冬中倒下。優勝劣汰,市場洗牌時,競爭就是赤裸裸的。
但是也有一些小企業經營者對度過這個寒冬頗有信心。查老板是合肥本土一家小型衣柜企業的老板,他告訴筆者“我們船小好調頭,客戶要求什么樣的類型、價格,我們都能做,不像大的店面,只提供幾個價格檔次的產品。”
另一位來自農村的鄭老板則把目光瞄向了老家,他說:“這些年老家也發展很快,消費水平也在不斷上升,我準備先在縣城做個試點,那里的人比較注重物美價廉的產品,我做的產品較為符合他們的價格期望,雖然不是叫得響的品牌,但只要做出口碑,還是大有可為的。”
由此看來,小型企業在此次寒潮中依然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而這當中的關鍵在于企業決策者能夠發現市場空白點,瞄準小眾市場、農村市場,無疑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