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設計師解決裝飾問題,中級設計師解決功能問題,高級設計師解決空間問題,而頂級設計師則解決藝術問題。”這是近年來活躍于軟裝飾設計界的美籍華人教育家TC吳對于室內設計的經典概括。針對軟裝設計教育方面的一些問題,我們采訪了TC吳。
Q:吳老師,聽說您身世獨特,并且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這些人生經歷會不會對您的建筑設計生涯產生很大影響呢?
我的原名是吳天篪,出生在江西南昌一個建筑世家。獲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碩士,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過十五年,一直從事建筑與室內設計。回國以后也一直做室內設計,最近幾年從設計實踐轉向設計教育,現在是中國軟裝飾協會培訓部教學總監。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很少有人像我那樣,出生于三代建筑世家。我的爺爺吳光楚,作為舊中國第一代建筑師,在上世紀20年代,設計了許多經典的建筑作品,包括廬山上面的別墅和水壩。我的父母是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建筑師,成為新中國建筑事業的奠基人。
從小在這樣的家庭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使我對于建筑設計的感悟力和鑒賞力與眾不同。也正因此,大學畢業時班主任斷言,只有我適合從事建筑設計。然而,在設計方面發生實質性飛躍,得益于我在美國工作與生活的15年。這使我思考專業問題的視角能夠更高、更深、更廣。
Q:之前您是一名建筑設計師,那為什么您放棄設計投身于教育呢?是什么促使您下定決心呢?
我之前有十多年的建筑與室內設計實踐經驗,把工作重心轉向軟裝飾設計教育是近幾年的事兒。
回國后,我注意到,如今軟裝飾行業的產值與需求蓬勃走高,這讓中國呈現出全民軟裝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重視和學習軟裝配飾必然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縱觀國內現有的培訓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已遠不能滿足當前行業的需求并適應未來市場的變化。我意識到,基礎教育對于軟裝飾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最終促使我下決心放棄設計、投身教育,還得從一次高端論壇說起。
那是一次國內業界的專家級人士論壇,討論關于美式風格的有關問題。會上,諸多專家侃侃而談,然而部分與會專家在沒有實地考察的情況下,對于美式風格的理解和認識存在著不少曲解和誤讀。這讓我感到很震驚,如果是普通大眾對于軟裝飾風格誤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業內專家的誤解,這將使整個行業發展發生偏離。這次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使我痛下決心,在此有生之年,要從點滴做起,引導大眾了解真正的室內裝飾風格文化內涵。我的目標是讓人人都做自己的家居設計師。然而我知道,前面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Q:據了解,現在軟裝飾行業產值已經超過2萬億,“重裝飾,輕裝修”也漸成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軟裝設計教育應該如何跟上形勢呢?
蓬勃走高的產值與需求,已讓中國呈現出全民軟裝的趨勢。大批創業人士和投資方面對這個超大的新興蛋糕,卻常常感到無從下口、或進入之后束手乏策,無論軟裝工程抑或經銷流通,無論設計抑或經營。然而,目前國內 高等教育缺乏軟裝飾專業課程設置。
多年來,國內的家居裝飾設計教育還停留在“重技能輕文化”的初級階段。對于設計背后的文化精髓與內涵卻漸行漸遠。
隨著大眾鑒賞水平和重裝飾意識的日漸提高,人們對于家居軟裝配飾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客戶的需求今非昔比,設計師的素養也亟待提高。
Q:針對目前的軟裝設計教育現狀,結合您多年的理論積累與實踐,您覺得軟裝設計教育應該著重于哪些方面呢?
近年來,我一直在進行理論研究總結工作,根據中國軟裝行業發展現狀,結合多年工作實踐,開發了一套針對有設計經驗人士的研修提高課程。這套課程,以四大經典裝飾風格為軸線和六大基本裝飾要素為支線,并配以大量經典案例圖片、電影教學。
這四大風格,都源自歐美,包括地中海、田園、新古典和現代風格,是目前主流家居裝飾風格。正統的歐美家居裝飾中的每一件裝飾飾品、每一種裝飾式樣和每一幅裝飾圖案都包涵了非常豐富的文化信息和藝術價值,這是不容許輕易歪曲和篡改的。然而,在國內的狀況是,這些舶來文化在受到消費者的大肆追捧的同時,也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曲解和誤讀。
在詮釋風格之于裝飾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很喜歡拿中國菜系來做比喻。有的人喜歡川菜,有的人喜歡粵菜,或者魯菜等等,當然還有的人沒有特別的口味,只要自己覺得好吃就行。不過好廚師一定要知道什么樣的人對口味的要求更高。把裝飾風格比作菜系是同樣的道理,每一種風格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精神內涵、形式特征、色彩特點和搭配方法等等。如果漠視風格的意義,就相當于不要八大菜系,整天都是雜燴、大鍋飯,我想只有那些低水平的廚師會高興,因為要求低。由此看來,裝飾風格對于室內裝飾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也就是說,從裝飾風格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生活狀態。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離開風格去孤立地空談任何軟裝配飾,都必然會淪為不倫不類的張冠李戴和自我欣賞的閉門造車。任何對專業度有追求的設計師應將裝飾風格作為其基本功進行學習,通過全面熟悉和準確掌握那些最經典的裝飾風格,為成為一名職業設計師打好基礎。這樣的話,軟裝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指日可待。這是我對有專業志向的設計師提出的希望。同時,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軟裝飾設計的發展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