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終審判決書認定,百強家具針對上海朗聚、上海邦贏、德國百強、馬貴福四被告的侵權案二審獲得勝訴,上述企業及負責人被判賠償百強家具經濟損失1196萬元。
據了解,此案可能是中國家居行業歷史上最高判賠額的商標侵權案之一。家居行業中的商標侵權事件眾多,之前有企業相關商標侵權案獲賠800萬一案曾引發行業轟動,而此次百強家具再次勝訴并獲得如此高額的賠償,對行業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鼓舞。
據悉,此案前后歷時四年,被告上海朗聚、上海邦贏、德國百強、馬貴福(以下合稱為“百強板材”)不服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上訴至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當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的終審判決書,駁回上海邦贏等的上訴申請,維持原判,且為終審判決。
判決書顯示,百強板材侵犯了百強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并且實施了擅自使用百強公司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以及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據此,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判決百強板材刊報聲明、消除影響,并 連帶賠償百強公司1196萬元。
案情回顧
2018年,針對上海朗聚、上海邦贏在經營家具、家具門、板材、地板等商品時大量使用“德國百強”、“德百強”等標識及文字,以“百強(BAIQIANG)品牌”自稱。百強家具在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對百強板材提起了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之訴。據了解,上海邦贏復制、摹仿百強家具的商標在多個類別上申請注冊了近百枚商標(包括百強板材、德國百強、德百強等);甚至還包括“馬云茶具”“馬云茶”等與知名人士姓名相近的商標,其大量申請注冊商標的行為并不符合正常市場秩序的運行規律。
百強板材還注冊使用“德國百強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名稱,用于其加盟商系統,將其包裝成“百強”公司;百強板材宣稱是“百強板材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其商品是“德國百強國際控股集團榮譽出品”。
● 一審
百強公司是“百強”系列商標的商標權人,“百強”商標核定在第20類家具商品上。“百強”系列商標與“百強”字號共同構成百強公司的“百強”品牌。經過百強公司二十多年的持續使用、投入與宣傳推廣,“百強”品牌已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訴訟中,百強板材辯稱,其使用的系其注冊商標或被授權使用商標,與百強公司的注冊商標既不相同也不近似,且其僅銷售板材、地板類產品,與百強公司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家具類產品不相同也不類似,沒有實施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百強板材各自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不存在共同侵權。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理后認為,百強公司的“百強”系列商標經過長期使用和廣泛宣傳,在家具行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百強板材在經營家具、家具門、板材、地板等商品時使用“德國百強”、“百強”等標識及文字,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混淆和誤認,侵犯了百強公司享有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百強板材為利用百強公司商譽,擅自使用百強公司有一定影響的“百強”字號,構成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字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宣傳中使用“百強板材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行為,構成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馬貴福作為侵權行為發生時上海朗聚的控股股東和德國百強的唯一董事,以及上海朗聚、上海邦贏、德國百強的股東之一及法定代表人主導和實際控制了三公司的侵權行為,應當與三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除判決刊報聲明、消除影響外,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還綜合考慮百強板材侵權時間、侵權主觀惡意、侵權標識等的使用情況、利潤率等因素,在法定賠償額最高限額之上酌情確定百強板材應當賠償百強公司1196萬元。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目前全國范圍內家具商標侵權被判賠的較大金額之一。
隨后百強板材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 二審
2022年2月18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針對百強家具與百強板材之間的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作出了二審終審判決:駁回百強板材上訴請求,維持原判。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認可了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查明的事實,并再一次高度肯定了百強公司的“百強”系列商標與“百強”字號的知名度和市場價值,認定百強板材侵犯了百強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對百強公司實施了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連帶賠償百強公司1196萬元。
經驗吸取
事實上,很多家居品牌都面臨著商標侵權的困擾,這并不是個別現象,由于很多家居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缺乏專業布局,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企業有一定知名度后,品牌商標就會被大量搶注。而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也是近20年才得到重視,尤其是近幾年專業化發展迅猛。
商標是一家企業的形象和身份,是企業發展經營累積的基礎,消費者選購商品時,會根據商標整體的品牌形象對商品的價格、質量、設計風格等要素做出判斷。商標是區分商品和服務的重要標識。如果侵權的商家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會對原生品牌造成巨大的傷害。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來,在家居行業拿起法律武器并成功獲得大額賠償的企業越來越多。特別是幾起高額賠償案件的出現,對行業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鼓舞。也對行業內攀附知名企業,復制、摹仿他人馳名商標的現象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相信隨著政府對知識產權的高度重視和保護,家居企業積極出擊、捍衛自己知識產權權益的案例會越來越多。
圖源:企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