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毫無爭議地成為了家具行業近些年的熱點之一。除不時有知名品牌被告上法庭之外,每年的家具行業展會都會發生一兩起“踢館”事件。是抄襲的人越來越多?還是保護難度太大?家具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之路到底該怎么走?近日,聚集了賣場、知名家具品牌、行業協會、學院教授、政府官員以及法律界人士的“家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指出,在企業靈活運用法律手段、行業聯手的同時,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才能更好地實現“知識產權保護”。
京華時報記者程建蘭
案例抄襲、侵權紛爭頻現
梳理近年來家具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事件,刨去大品牌被小作坊抄襲,更讓人震驚的是發生在“大牌”與“大牌”間的對決:從2012年10月起,雙葉家具陸續起訴了濟南澳克家具有限公司(“賴氏家具”)以及博航一統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一統家具),并以高索賠額獲得關注;2012年9月的上海家具展上,北京依諾維紳家具有限公司帶領媒體記者等到麥斯得爾展位前指認多款型號產品涉嫌抄襲,后反被麥斯得爾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并道歉;2013年3月深圳家具展上,榮麟世佳與深圳市耀華宜家家具有限公司之間就參展的柏森“大觀”系列家具的部分產品是否涉嫌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而發生爭議;今年3月份,在東莞家具展上,芝華仕沙發認為顧家家居涉嫌侵權,向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并申請證據保存,展會現場,執法人員把涉嫌產品進行了封存,顧家家居隨后發布《專利之爭靜待公斷》的聲明,稱該款沙發為自主研發產品,曬出了專利證書,顧家家居表示,該爭議已交由法院受理,希望雙方通過正當途徑解決爭議……
除了抄襲,家具行業遭遇的另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即是商標紛爭。全友家私先后與成都全友電器有限公司以及佛山市全友衛浴有限公司就商標侵權產生了糾紛,最終佛山市全友衛浴有限公司被判賠1400萬元;而床具企業鄧祿普在中國遭遇了佛山市鄧祿普寢具有限公司(簡稱“佛山鄧祿普”),雙方也就商標是否侵權產生了紛爭……
現狀
抄襲現象長期困擾行業
在中國家具發展的歷程中,抄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詞語,有人笑稱是“國內抄國外,小牌抄大牌”。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也表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長期困擾行業的問題,抄襲外觀設計的現象在行業內常有發生。”行業早年的發展歷程就是盡快把國外產品發展成為國內產品。“我們每次去意大利,意大利協會每次都反映我們的企業抄襲他們的東西。”十多年來,隨著中國家具企業越來越重視原創設計,國內也出現了一批原創設計家具企業,但他們也迅速遭到了國內企業的模仿。朱長嶺曾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解釋:“家具很少有技術專利,大多是外觀專利,而且外觀模仿起來不難,所以設計得好的樣子,經常被抄襲。”而另一個客觀原因是,當廠家設計出好的款式產品時,往往需求很大而產量不足,其他的廠家就會模仿推出同樣的產品來。不過,朱長嶺也表示,行業在進步,“最近兩年用法律的方法解決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有了先例,各大展會也都有保護知識產權的投訴點。”
電商新侵權形式頻現
隨著近些年電商的迅猛發展,家具行業的侵權也出現了很多的新形式。百強家具法律顧問蔣博表示,在網絡銷售平臺上出現了不少小作坊形式,“不知道他們的工廠在哪兒,只在銷售平臺上銷售,公布我們的信息,如果起訴的話,我們連相應的被告都找不到。”曲美家具的法務經理魏欣欣也表示,對小作坊的侵權深有感觸。“江蘇賣場的小工廠抄襲我們的產品,當我們組織訴訟時,小作坊已經注銷了,導致我們無法維權。”華日家具技術中心經理陳風義也有同感,在電商搜索中會出現很多其他類似商標品牌,“甚至有很多小企業以抄襲速度快而感到自豪。”
大品牌抄襲具破壞性
與小作坊的無處追尋相比,一些大品牌的抄襲更讓原創企業憤怒。北京家具品牌聯盟理事長、榮麟世佳董事長戚麟表示,在抄襲現象中,小品牌的抄襲并不能迅速產生影響,反倒是一些大品牌的抄襲對原創企業傷害很大。戚麟認為,行業內真正研究設計的很少,更愿意抄近道,而有些大企業越來越多的走抄襲路線,這讓其倍感無奈。“這些具備一定研發能力的大品牌有相當的規模和渠道,其抄襲產品的速度有時甚至超過了原創企業的推廣速度。”
而當原創品牌與抄襲品牌在渠道發展方面發生重疊“共處一室”—同在一家賣場的時候,這種傷害尤為明顯,不僅影響銷售,還傷害品牌。雙葉家具常務總裁高非對此深惡痛絕:“有的不僅抄襲外觀,還會抄襲工藝,時間一長,會與原創越來越接近,這個時候會反咬原創品牌一口。”抄襲者的“口頭宣傳”對“品牌的傷害是最致命的”,“這對整個行業的誠信和發展都是一種莫大的破壞性影響。”
探因
知識產權認識仍待提高
不單是家具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高,從大的政治經濟環境來講,我國整體的知識產權認識處于一個漸進的階段。有人士表示,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倡導的是“一家引進,百家享用”,知識產權概念與之是相互矛盾的。直到發展中期,隨著認識的提高,才慢慢有了知識產權的概念和意識。
中央黨校副教授張汗飛表示,目前國家處于關鍵的轉型升級階段。“我國被冠以世界工廠的稱號,但卻沒有成為世界企業。”他指出,隨著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傳統要素對知識產權的增長日趨不重要,應把知識產權作為創新的重要手段,這也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
創新成本與收益不匹配
張汗飛指出,雖然目前國內已經認識到對家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但目前存在的問題仍很多。為什么抄襲日益嚴重?他認為,這是在市場中,創新成本和創新收益的不匹配,抄襲成本與抄襲收益的強烈對比導致的。
專利侵權取證難賠償低
具體到家具行業本身,發生知識產權糾紛之時,企業在采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權益的過程之中,往往會遭遇各種難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企業維權的積極性,也降低了抄襲企業的成本和風險。在這些難題之中,常見的就是取證難。京華時報記者了解到,在家具知識產權侵權案中,包括外觀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在賠償數額方面,往往依照權利人損失、侵權所得利益以及權利人的許可使用費的順序賠償,但在取證時往往較難,最終大多數采用法定賠償,而專利法規定的法定賠償數額最高是100萬,包含律師費以及調查取證的合理開支。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企業的維權積極性。“很多同行朋友反映沒希望,別打了,即使判下來了執行也有很多困難。”高非說。陳風義也表示,華日家具進行的有些侵權官司最終不了了之,“原因是特累,特煩,周期長,細節把握不到位。”而榮麟世佳也曾因為取證難,最終與某侵權企業選擇了庭外和解。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高非還談了一個很讓人意外的感受,那就是人情關難過。“行業里有很多人都是做家具多年,即便是侵權官司的對手,大家的老一代人可能都是朋友,就會有很多人情在里面,即使打完官司,也會有很多朋友做中間人。人情這關很難過。”
面對家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各種疑難,各位業內人士以及相關專家認為,只有企業、行業、政府和社會多管齊下,才能達到相應的起色:企業需靈活應用法律手段保護權益;行業需加強聯合,形成尊重原創抵制抄襲的風氣;政府也應進行引導,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
>>企業
學習相關知識
在與專家接觸之后,各企業紛紛表示,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相關法律和知識并不太了解,需要學習的仍然很多。高非坦承,包括雙葉在內的很多家具企業其實對相關法律的了解并不夠,“如果我們了解得更多,掌握了更多保護自己的方法,能夠有更好的心態去經歷維權的這個過程,或許我們會有更好的結果。”
了解專利情況
由于家具行業很多侵權集中在外觀專利設計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外觀審查處嚴若菡指出,各家具企業應該積極主動地了解行業情況,看看行業公開了什么專利,別的企業申請了什么專利,專利是否有效以及相關的信用資料等。據其介紹,專利局有最大的數據庫,可供企業公開免費查詢,也有相應的收費檢索。
做好品牌建設
在高非看來,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就是讓堅持原創的企業有強大的話語權,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做強大。“強大之后才有話語權。”張汗飛也指出,在面對侵權之時,企業應當做大做強,做好品牌建設。“家具企業數量很多,但真正做好品牌的微乎其微,品牌建設做到一定程度對于侵權行為會有一定的遏止。”
對策
多管齊下方能奏效
>>行業
協會應發揮作用
原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程永順指出,對于家具行業的知識產權糾紛,行業內應該倡導尊重別人、保護自己,并對侵權行為在行業內進行通報。“行業協會如果對創新企業產品進行統計,還可作為將來糾紛訴訟的證據。”
京華時報去年11月曾經報道,北京市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與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共同建立了北京家居行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工作站(簡稱“北京家居行業協會12330工作站”),力求為行業企業提供綜合、全面的知識產權服務。但有企業反映,雖然該站已設立,不過還沒有開展具體的業務,希望能很快地展開全面的工作。
企業呼吁行業聯手
現場,不少人士認為,家具行業內的市場運轉太過分散,即便是排名第一的家具企業,市場份額也不高。有人士建議行業或許可以聯合起來,共同著手做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或許品牌聯手做終端的營銷和店面互動活動,或者由產能較強的廠家提供生產等,這樣都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專利產品的迅速推廣。”有企業如此建議。
>>社會
繼續完善法律法規
雖然屢有家具企業維權成功,但由于權利人損失等取證較難,往往即便贏了官司,所獲賠償數額也不高。對此,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處長韓志杰表示,立法機關對此已有深刻的認識。記者了解到,我國的《專利法》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08年,一般法律修改的周期是8年,而2012年又啟動了對專利法的修改。在專利法的征求意見稿中,記者看到多處增加了對侵權行為要求賠償損失和罰款的內容。
據韓志杰介紹,我國2011年做出相關的《決定》對知識產權保護進行修改,所有修改針對專利侵權維權進行,修改中明確了專利復審委員會決定的時間,針對取證難問題也有相應的解決。目前《專利法》的最新修改草案已經報送國務院。“按目前的形勢看,《商標法》修改中已對于惡意侵權使用懲罰性賠償,《專利法》修改的賠償數額進一步提高是完全有希望的,對家具行業是利好的消息。”
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
對于保護知識產權,張汗飛認為除了依靠制度的規范、引導外,還應該發揮失常和政府的作用,推動社會治理的多元化。“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他還表示,鑒于企業的品牌建設做到一定程度對于侵權行為會有一定的遏制,除了企業自己做品牌外,政府也需要進行相應支持,如在政府采購上給予企業必要的傾斜,在人才的支撐上,可考慮引進高端設計師,探討產、學、聯共同培養設計師的模式。
觀點篇
如何更好維護權益
面對各家具企業提出的在維權過程中遭遇的各種難題,學院派教授和政府官員結合自身專業知識給出了很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評價報告有利于庭審
在國內的各大家具展上,頻頻發生“踢館”和家具外觀專利侵權糾紛而鬧上法庭的事情,怎么做才更有利?
“目前,國內家具展會在市場現場都會有審查員,現場判斷是否侵權。雖然在民事訴訟中,提交評價報告并不是必須的證據,但如果等待復審需要一年的時間,法庭通常等不了這么久,此時若提交評價報告,對于自己的主張十分有利,法院會形成一種預判。”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外觀審查處嚴若菡
轉化侵權賠償額
在家具知識產權侵權案中,如果按照法定賠償額,金額相對較低,但如果按照權利人的損失、侵權所得利益、權利人的許可使用費等賠償方式,又面臨著各自的問題,那該怎么辦?
“三種賠償方式面臨的問題分別是:權利人的損失:證明標準高,原告對于銷售量總數較少難以舉證,實際市場機制中有很多原因會影響專利產品的銷售。侵權所得利益:權利人起訴時并不掌握獲利情況,侵權人采取低價銷售的策略會迅速占據市場。權利人的專利許可使用費:合理使用費倍數的確定與權利人的自愿許可意愿不一樣,評估的制度不健全。在當事人的利潤和總量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可對關鍵部件產品的損失計算,賠償問題的計算:1.被侵權人的損失利潤難以確定,以專利部件在產品中所占的利潤比例;2.以被告生產規模確定賠償額;3.以被告的產品利潤計算。”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劉筠筠
利用仲裁防止侵權
目前,國內對于家具企業專利侵權的方法主要是訴訟,雖然能夠為民眾所熟悉,但一般來說時間較長。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仲裁的防范能夠恰當結合專利侵權的特點:1.專利侵權糾紛的解決要求裁判者熟悉了解相應的技術,仲裁是在平等主體之間,可以聘請技術專家擔任仲裁員,可以克服糾紛中的技術難題和障礙;2.可大大提高專利解決糾紛的效率。一般來說,企業研發專利的周期長,但侵權速度快,侵權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商戶,及時解決才能最好減少權利人的損失。而訴訟周期較長,仲裁則能使損失的周期大大縮短,一裁終局,周期一般為4個月;3.保密性強。一般來說專利糾紛涉及企業的專利技術秘密,仲裁只允許雙方當事人、代理人在場,能夠很好的保護商業機密;4.仲裁更靈活,能夠更好地尊重當事人的愿望,地點、規則以及專家的組成都有發言權;5.仲裁結果容易在其他國家得到承認和執行。我國也是《紐約公約》的締約國,而締約國有義務相互承認和執行國內的仲裁決定,而法院判決很難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張瀟劍
四大途徑維護權益
其實家具企業維護知識產權并非運用外觀專利一種方式,具體還應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更好的方法。
“1.專利保護,更適用于實用新型以及外觀設計方面的糾紛;2.家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可以考慮用版權法的保護,但這個需要作品完全享有著作權,而不用考慮專利權的許可與申請時間長等問題;3.可以把家具創新的細節,如某個花紋、某個部位申請注冊為三維立體商標,通過商標法來進行保護;4.通過不正當競爭來維權。”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剛
京華時報記者程建蘭
案例抄襲、侵權紛爭頻現
梳理近年來家具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事件,刨去大品牌被小作坊抄襲,更讓人震驚的是發生在“大牌”與“大牌”間的對決:從2012年10月起,雙葉家具陸續起訴了濟南澳克家具有限公司(“賴氏家具”)以及博航一統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一統家具),并以高索賠額獲得關注;2012年9月的上海家具展上,北京依諾維紳家具有限公司帶領媒體記者等到麥斯得爾展位前指認多款型號產品涉嫌抄襲,后反被麥斯得爾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并道歉;2013年3月深圳家具展上,榮麟世佳與深圳市耀華宜家家具有限公司之間就參展的柏森“大觀”系列家具的部分產品是否涉嫌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而發生爭議;今年3月份,在東莞家具展上,芝華仕沙發認為顧家家居涉嫌侵權,向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并申請證據保存,展會現場,執法人員把涉嫌產品進行了封存,顧家家居隨后發布《專利之爭靜待公斷》的聲明,稱該款沙發為自主研發產品,曬出了專利證書,顧家家居表示,該爭議已交由法院受理,希望雙方通過正當途徑解決爭議……
除了抄襲,家具行業遭遇的另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即是商標紛爭。全友家私先后與成都全友電器有限公司以及佛山市全友衛浴有限公司就商標侵權產生了糾紛,最終佛山市全友衛浴有限公司被判賠1400萬元;而床具企業鄧祿普在中國遭遇了佛山市鄧祿普寢具有限公司(簡稱“佛山鄧祿普”),雙方也就商標是否侵權產生了紛爭……
現狀
抄襲現象長期困擾行業
在中國家具發展的歷程中,抄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詞語,有人笑稱是“國內抄國外,小牌抄大牌”。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也表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長期困擾行業的問題,抄襲外觀設計的現象在行業內常有發生。”行業早年的發展歷程就是盡快把國外產品發展成為國內產品。“我們每次去意大利,意大利協會每次都反映我們的企業抄襲他們的東西。”十多年來,隨著中國家具企業越來越重視原創設計,國內也出現了一批原創設計家具企業,但他們也迅速遭到了國內企業的模仿。朱長嶺曾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解釋:“家具很少有技術專利,大多是外觀專利,而且外觀模仿起來不難,所以設計得好的樣子,經常被抄襲。”而另一個客觀原因是,當廠家設計出好的款式產品時,往往需求很大而產量不足,其他的廠家就會模仿推出同樣的產品來。不過,朱長嶺也表示,行業在進步,“最近兩年用法律的方法解決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有了先例,各大展會也都有保護知識產權的投訴點。”
電商新侵權形式頻現
隨著近些年電商的迅猛發展,家具行業的侵權也出現了很多的新形式。百強家具法律顧問蔣博表示,在網絡銷售平臺上出現了不少小作坊形式,“不知道他們的工廠在哪兒,只在銷售平臺上銷售,公布我們的信息,如果起訴的話,我們連相應的被告都找不到。”曲美家具的法務經理魏欣欣也表示,對小作坊的侵權深有感觸。“江蘇賣場的小工廠抄襲我們的產品,當我們組織訴訟時,小作坊已經注銷了,導致我們無法維權。”華日家具技術中心經理陳風義也有同感,在電商搜索中會出現很多其他類似商標品牌,“甚至有很多小企業以抄襲速度快而感到自豪。”
大品牌抄襲具破壞性
與小作坊的無處追尋相比,一些大品牌的抄襲更讓原創企業憤怒。北京家具品牌聯盟理事長、榮麟世佳董事長戚麟表示,在抄襲現象中,小品牌的抄襲并不能迅速產生影響,反倒是一些大品牌的抄襲對原創企業傷害很大。戚麟認為,行業內真正研究設計的很少,更愿意抄近道,而有些大企業越來越多的走抄襲路線,這讓其倍感無奈。“這些具備一定研發能力的大品牌有相當的規模和渠道,其抄襲產品的速度有時甚至超過了原創企業的推廣速度。”
而當原創品牌與抄襲品牌在渠道發展方面發生重疊“共處一室”—同在一家賣場的時候,這種傷害尤為明顯,不僅影響銷售,還傷害品牌。雙葉家具常務總裁高非對此深惡痛絕:“有的不僅抄襲外觀,還會抄襲工藝,時間一長,會與原創越來越接近,這個時候會反咬原創品牌一口。”抄襲者的“口頭宣傳”對“品牌的傷害是最致命的”,“這對整個行業的誠信和發展都是一種莫大的破壞性影響。”
探因
知識產權認識仍待提高
不單是家具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高,從大的政治經濟環境來講,我國整體的知識產權認識處于一個漸進的階段。有人士表示,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倡導的是“一家引進,百家享用”,知識產權概念與之是相互矛盾的。直到發展中期,隨著認識的提高,才慢慢有了知識產權的概念和意識。
中央黨校副教授張汗飛表示,目前國家處于關鍵的轉型升級階段。“我國被冠以世界工廠的稱號,但卻沒有成為世界企業。”他指出,隨著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傳統要素對知識產權的增長日趨不重要,應把知識產權作為創新的重要手段,這也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
創新成本與收益不匹配
張汗飛指出,雖然目前國內已經認識到對家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但目前存在的問題仍很多。為什么抄襲日益嚴重?他認為,這是在市場中,創新成本和創新收益的不匹配,抄襲成本與抄襲收益的強烈對比導致的。
專利侵權取證難賠償低
具體到家具行業本身,發生知識產權糾紛之時,企業在采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權益的過程之中,往往會遭遇各種難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企業維權的積極性,也降低了抄襲企業的成本和風險。在這些難題之中,常見的就是取證難。京華時報記者了解到,在家具知識產權侵權案中,包括外觀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在賠償數額方面,往往依照權利人損失、侵權所得利益以及權利人的許可使用費的順序賠償,但在取證時往往較難,最終大多數采用法定賠償,而專利法規定的法定賠償數額最高是100萬,包含律師費以及調查取證的合理開支。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企業的維權積極性。“很多同行朋友反映沒希望,別打了,即使判下來了執行也有很多困難。”高非說。陳風義也表示,華日家具進行的有些侵權官司最終不了了之,“原因是特累,特煩,周期長,細節把握不到位。”而榮麟世佳也曾因為取證難,最終與某侵權企業選擇了庭外和解。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高非還談了一個很讓人意外的感受,那就是人情關難過。“行業里有很多人都是做家具多年,即便是侵權官司的對手,大家的老一代人可能都是朋友,就會有很多人情在里面,即使打完官司,也會有很多朋友做中間人。人情這關很難過。”
面對家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各種疑難,各位業內人士以及相關專家認為,只有企業、行業、政府和社會多管齊下,才能達到相應的起色:企業需靈活應用法律手段保護權益;行業需加強聯合,形成尊重原創抵制抄襲的風氣;政府也應進行引導,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
>>企業
學習相關知識
在與專家接觸之后,各企業紛紛表示,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相關法律和知識并不太了解,需要學習的仍然很多。高非坦承,包括雙葉在內的很多家具企業其實對相關法律的了解并不夠,“如果我們了解得更多,掌握了更多保護自己的方法,能夠有更好的心態去經歷維權的這個過程,或許我們會有更好的結果。”
了解專利情況
由于家具行業很多侵權集中在外觀專利設計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外觀審查處嚴若菡指出,各家具企業應該積極主動地了解行業情況,看看行業公開了什么專利,別的企業申請了什么專利,專利是否有效以及相關的信用資料等。據其介紹,專利局有最大的數據庫,可供企業公開免費查詢,也有相應的收費檢索。
做好品牌建設
在高非看來,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就是讓堅持原創的企業有強大的話語權,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做強大。“強大之后才有話語權。”張汗飛也指出,在面對侵權之時,企業應當做大做強,做好品牌建設。“家具企業數量很多,但真正做好品牌的微乎其微,品牌建設做到一定程度對于侵權行為會有一定的遏止。”
對策
多管齊下方能奏效
>>行業
協會應發揮作用
原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程永順指出,對于家具行業的知識產權糾紛,行業內應該倡導尊重別人、保護自己,并對侵權行為在行業內進行通報。“行業協會如果對創新企業產品進行統計,還可作為將來糾紛訴訟的證據。”
京華時報去年11月曾經報道,北京市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與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共同建立了北京家居行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工作站(簡稱“北京家居行業協會12330工作站”),力求為行業企業提供綜合、全面的知識產權服務。但有企業反映,雖然該站已設立,不過還沒有開展具體的業務,希望能很快地展開全面的工作。
企業呼吁行業聯手
現場,不少人士認為,家具行業內的市場運轉太過分散,即便是排名第一的家具企業,市場份額也不高。有人士建議行業或許可以聯合起來,共同著手做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或許品牌聯手做終端的營銷和店面互動活動,或者由產能較強的廠家提供生產等,這樣都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專利產品的迅速推廣。”有企業如此建議。
>>社會
繼續完善法律法規
雖然屢有家具企業維權成功,但由于權利人損失等取證較難,往往即便贏了官司,所獲賠償數額也不高。對此,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處長韓志杰表示,立法機關對此已有深刻的認識。記者了解到,我國的《專利法》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08年,一般法律修改的周期是8年,而2012年又啟動了對專利法的修改。在專利法的征求意見稿中,記者看到多處增加了對侵權行為要求賠償損失和罰款的內容。
據韓志杰介紹,我國2011年做出相關的《決定》對知識產權保護進行修改,所有修改針對專利侵權維權進行,修改中明確了專利復審委員會決定的時間,針對取證難問題也有相應的解決。目前《專利法》的最新修改草案已經報送國務院。“按目前的形勢看,《商標法》修改中已對于惡意侵權使用懲罰性賠償,《專利法》修改的賠償數額進一步提高是完全有希望的,對家具行業是利好的消息。”
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
對于保護知識產權,張汗飛認為除了依靠制度的規范、引導外,還應該發揮失常和政府的作用,推動社會治理的多元化。“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他還表示,鑒于企業的品牌建設做到一定程度對于侵權行為會有一定的遏制,除了企業自己做品牌外,政府也需要進行相應支持,如在政府采購上給予企業必要的傾斜,在人才的支撐上,可考慮引進高端設計師,探討產、學、聯共同培養設計師的模式。
觀點篇
如何更好維護權益
面對各家具企業提出的在維權過程中遭遇的各種難題,學院派教授和政府官員結合自身專業知識給出了很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評價報告有利于庭審
在國內的各大家具展上,頻頻發生“踢館”和家具外觀專利侵權糾紛而鬧上法庭的事情,怎么做才更有利?
“目前,國內家具展會在市場現場都會有審查員,現場判斷是否侵權。雖然在民事訴訟中,提交評價報告并不是必須的證據,但如果等待復審需要一年的時間,法庭通常等不了這么久,此時若提交評價報告,對于自己的主張十分有利,法院會形成一種預判。”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外觀審查處嚴若菡
轉化侵權賠償額
在家具知識產權侵權案中,如果按照法定賠償額,金額相對較低,但如果按照權利人的損失、侵權所得利益、權利人的許可使用費等賠償方式,又面臨著各自的問題,那該怎么辦?
“三種賠償方式面臨的問題分別是:權利人的損失:證明標準高,原告對于銷售量總數較少難以舉證,實際市場機制中有很多原因會影響專利產品的銷售。侵權所得利益:權利人起訴時并不掌握獲利情況,侵權人采取低價銷售的策略會迅速占據市場。權利人的專利許可使用費:合理使用費倍數的確定與權利人的自愿許可意愿不一樣,評估的制度不健全。在當事人的利潤和總量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可對關鍵部件產品的損失計算,賠償問題的計算:1.被侵權人的損失利潤難以確定,以專利部件在產品中所占的利潤比例;2.以被告生產規模確定賠償額;3.以被告的產品利潤計算。”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劉筠筠
利用仲裁防止侵權
目前,國內對于家具企業專利侵權的方法主要是訴訟,雖然能夠為民眾所熟悉,但一般來說時間較長。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仲裁的防范能夠恰當結合專利侵權的特點:1.專利侵權糾紛的解決要求裁判者熟悉了解相應的技術,仲裁是在平等主體之間,可以聘請技術專家擔任仲裁員,可以克服糾紛中的技術難題和障礙;2.可大大提高專利解決糾紛的效率。一般來說,企業研發專利的周期長,但侵權速度快,侵權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商戶,及時解決才能最好減少權利人的損失。而訴訟周期較長,仲裁則能使損失的周期大大縮短,一裁終局,周期一般為4個月;3.保密性強。一般來說專利糾紛涉及企業的專利技術秘密,仲裁只允許雙方當事人、代理人在場,能夠很好的保護商業機密;4.仲裁更靈活,能夠更好地尊重當事人的愿望,地點、規則以及專家的組成都有發言權;5.仲裁結果容易在其他國家得到承認和執行。我國也是《紐約公約》的締約國,而締約國有義務相互承認和執行國內的仲裁決定,而法院判決很難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張瀟劍
四大途徑維護權益
其實家具企業維護知識產權并非運用外觀專利一種方式,具體還應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更好的方法。
“1.專利保護,更適用于實用新型以及外觀設計方面的糾紛;2.家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可以考慮用版權法的保護,但這個需要作品完全享有著作權,而不用考慮專利權的許可與申請時間長等問題;3.可以把家具創新的細節,如某個花紋、某個部位申請注冊為三維立體商標,通過商標法來進行保護;4.通過不正當競爭來維權。”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