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不放松,人工、材料成本持續上漲,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對家居行業而言,2012年仍是“舉步維艱”的一年。撤店、賣場倒閉、老板跑路,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壓力下,家居行業“洗牌”如期上演。
面對困局,賣場、企業紛紛探索生存之道,除了轉戰二次裝修市場以外,緊跟以舊換新、保障房新政,開掘二三線城市以及發展電商等應對策略層出不窮,讓家居行業在淡季迸發出別樣的火花。 困局·需求下滑家居銷售額增速五年來首降
過去兩年,樓市調控政策密集出臺。今年,“堅持樓市調控政策不動搖”成為樓市政策中出現最多的詞匯。
在今年1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和3月5日出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多次指出嚴格執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而在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工作座談會上,中央也表示要繼續堅持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鞏固調控成果。
中央多次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松,對作為下游產業的家居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噩耗”。業內專家認為,樓市調控導致國內需求下降,加之歐美金融危機引發的國際需求疲軟、人民幣匯率變動以及中外標準不一致等因素導致的中國家具出口遇阻,讓今年的家居建材市場面臨著艱難的經營局面。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公布的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顯示,2012年1月到6月,全國建材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產值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大幅回落25.2個百分點。其中,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銷售額1月到6月累計達到5539.3億元,同比下降7.66%,這也是近五年來首次出現增速下滑。 困局·市場飽和賣場經營面積過剩引倒閉潮
國內外市場需求大幅下滑,人工、材料、場地成本上漲,賣場急速擴張導致市場飽和,一系列的因素讓家居建材行業在2012年上演了一輪前所未有的“倒閉潮”。
據了解,目前北京有大型家居賣場25家,經營面積在1萬平米以下的中小型家居賣場近百家。而自去年8月份以來,北京已有12家大大小小的家居建材賣場關門,僅今年上半年就有八方龍燈飾城、興隆家居建材城、金開利德家具賣場等8家大型賣場關門。這些賣場都曾有上萬平米的經營面積。
中國建材流通協會會長孟國強認為,除國內外市場需求下滑,人工、材料、場租等成本持續上漲外,業內賣場急速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也是家居行業面臨生存困境的一大原因。“比如,在北京建一家經營面積在8萬平米到10萬平米的賣場,就非常大了。但是,北京卻出現了二三十萬平米的超大賣場。”
據了解,由于前些年房地產持續升溫,從2010年開始,不少知名家居賣場在全國各大中心城市展開“跑馬圈地”,迅速擴張店面。
來自中國家具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按行業標準1萬平米年銷售1億元來計算,去年家居行業實現年銷售額約2000億元。
也就是說,有2000萬平米的賣場面積就能夠滿足市場需求,而目前國內家居賣場的總面積已經超過了4000萬平米。如果未來行業的走勢不發生變化,就有50%的賣場面積屬于過剩。 應對·轉戰冷門家裝公司挖掘老房裝修潛力
面對持續下滑的新房裝修需求,以家裝公司為代表的家居行業開始瞄準二手房裝修市場。今年上半年,今朝、實創、瑞博文等家裝公司紛紛推出老房裝修套餐,連之前被視為雞肋的“局部裝修”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局部裝修市場需求在老房裝修市場中所占比重約為40%。以北京市場為例,整個家裝市場的需求總量約為400億元,老房裝修占據其中的30%,約為120億元,這里面局部裝修需求近5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老房翻新”和“局部裝修”由于利潤空間較薄、耗時費工,一直被裝修公司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上。然而,在2012年市場激烈的變革之中,“老房”和“局部”強大的潛在市場需求使之成為一塊不可多得的蛋糕。 應對·緊盯新政家居行業積極啟動以舊換新
如果說樓市調控迫使家居企業關起了一扇盈利之門,那么今年的保障房和以舊換新政策則為家居企業在困境中指明了道路。
今年下半年,由北京市商務委牽頭的“保障房幸福暖房行動”和“家具以舊換新”分別在10月和11月啟動,包括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集美家居、藍景麗家、城外誠等大型賣場在內的家居企業紛紛積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