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原創設計師們即將攜作品奔赴法蘭克福參與國際大展的時候,一直堅守原創之路的家居品牌表達了祝福和希望,祝福他們載譽而歸,更希望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創造的真正實力。同時,作為家具制造業的領軍品牌,他們也講出了對優秀設計的支持和期待。
一件設計上出眾、市場上叫座的家具產品是怎樣煉成的?在這個問題上,每個品牌有自己的策略。他們有的與設計師合作,從研究市場開始,進而給出滿足大眾消費者審美和使用的產品;他們也有的從自身差異化定位做起,向著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行走,吸引更多人關注的目光。不管怎樣,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他們在努力著。
在與獨立設計師們真正面對面的時候,家具品牌領軍人說出了他們的心里話:期待與更優秀的設計師合作,更期待把帶有原創精神并具備市場潛力的產品奉獻給消費者。并且,他們用真誠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于“面向大眾的設計”的理解。
愿意為有責任感的原創設計師鋪路
發言人:曲美家具總裁趙瑞海
在國內眾多家具品牌中,曲美很早就看到了設計含量對市場認知度、占有率和擴展上的潛力。起初我們與國外設計師合作,借助他們的創造力提升國人對家具設計的認同度;現在我們希望給本土原創設計師們提供機會,讓更多具有“中國味兒”的設計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只是這么多年來,散落各地的原創設計者與家具企業的連接與溝通一直不暢,這一現狀與“設計師綜合能力有限”及“企業缺少自創信心”密不可分,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雙方都能作出調整,迎接本土企業與設計師合作第一個高峰期的到來。
優秀原創設計師需要具備三個特點
從最早為自己的獨立店塑造個性形象,請國外設計師參與設計到尋找國內優秀原創設計人才合作,曲美在“家具同樣需要設計”這條路上算是先行者,也算開荒牛。和眾多國內外設計者的溝通與多年的成敗經驗告訴我,一個好的原創設計者應該具備三大特點:不怕失敗;知道靠自己摸索大眾喜好;會遵循“一只眼睛看市場,一只眼睛做設計”的操作路線。
不怕失敗。沒有誰生下來就什么都會,任何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在中國做原創設計存在許多制約和不便,只有積極面對問題,不被一次次的失敗打倒才可能成功;知道靠自己摸索大眾喜好。市場如同一個殘酷的戰場,需求、飽和與再次需求或許是短時間的事,又或許需要一個漫長的時期,迅速被接受與淘汰都可能是你作品的終極歸宿。因此,好設計師要懂得靠自己的經驗摸索大眾喜好;會遵循“一只眼睛看市場,一只眼睛做設計”的操作路線。有些設計師會問,為什么他們的作品不能被選為線上產品,我認為,忽略了市場是絕對的主因。設計師應該擺正市場和創作兩者的位置,如果市場是土壤,那創作就是幼苗,你只有找對一塊適合你又肥沃的土壤,才能把幼苗種下去,否則幼苗潛力再大也無用。如果有真本事又能做到以上三點,那我相信這個人一定會有發光發亮的一天。
國內市場急需負責任的“原創設計者”
讓企業和消費者花錢來買你的設計,對大家來說是物超所值,還是價高于物呢?從事家具行業這么久,我深知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原創設計者”并不易,所以很多人選擇超近道,或突出視覺沖擊力,或以稀有材料作賣點,這類做法只能令你曇花一現。其實,一件作品能否對所有人負責任體現在多方面,不抄襲、有思想、有傳承價值是對自己負責;以人為本、盡量在適應國人生活習慣的同時引領生活方向,是對消費者負責;自主設計含量高、材料運用有節制、成本控制力好,是對企業負責;減少浪費、支持資源回收再利用,是對環境負責。
家居設計師要承載和實現的東西遠比一個畫家或藝術家要多,這也是設計師難為的原因之一。凡事三思而后行,先考慮結果再付諸行動,這樣雖然略有不夠果斷之嫌,卻是一個成熟設計師的創作前提,國內市場恰恰缺少這種能為自己行為和作品負責任的設計者。
家具制造業愿意和原創設計師一同經歷成敗
從單純的抄襲國外作品,到讓設計人員將國外經典產品加以改良,再到愿意為本土設計師的原創作品投資、助其入市,中國家具制造業雖然采取了“先做生意、后做設計”的生存方式,但也沒忘記在積累了一定資本之后,開發屬于本國的設計領土。
據我所知,近幾年國內原創設計力量越發壯大,有真本事的人也不在少數,不過他們能得到的、與商業品牌對接的機會太少,市場給他們的空間也不夠大。作為有一定經驗、資本、承受力和市場開拓力的家具制造業者,我和我的伙伴們愿意同國內的原創設計師們加強合作,并一起經歷成敗。當然,我們也會對這些原創作品進行篩選,它既要符合市場需求、經得起激烈競爭,又要具有強大的創造力和新鮮感。對于值得推薦給消費者的東西我們無條件支持,對于沒有推薦價值的東西我們也不會以次充好,我認為這種對原創作品的嚴格把關,同樣是令他們迅速成長的方法之一。
在遵從市場需求下實現設計最大化
發言人:百強家具總經理 陳曉太
家具是藝術品也是商品,而家具企業更看中其商品屬性。所以設計師一定先做好商品,再做好自己喜歡的藝術品,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企業一直站在市場的角度看產品,設計師一直站在藝術的角度看產品,兩者之間的橋梁會永遠搭不上。設計師要學會用市場的語言表達設計,而企業也需要帶動市場提升對設計型產品的認同。
企業與設計師合作以商品化為原則
無論是設計師還是家具企業,最終服務的都是市場,成熟的企業能夠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所以,他們跟設計師合作的前提取決于市場。早在2000年百強就在跟德國設計師合作了,合作的原因總結起來很簡單,他們的設計產品更可以稱為商品。德國的家具產品給人的總體印象是,看第一眼后覺得這個東西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擺在家里能用也挺好用;然后再仔細看會發現這個東西材質不錯,還挺健康;再深入比較會覺得這個工藝做的真棒。對于家具而言,這樣的商品已經有足夠的吸引力讓消費者為它去買單了。所以,有一個好的基礎,再讓消費者越比越喜歡,家具產品和這個品牌就可以不斷持續下去。另外,現在國內很多家具品牌都愿意跟國外設計師合作。這一方面是因為與國內設計師的溝通存在很大盲區。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米蘭、在科隆,在很多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們的產品,通過這樣的渠道我們就會知道今年家具的亮點或者銷冠會是誰,他們一直以來的設計動向怎樣,進而再判斷這樣的產品會不會讓中國消費者接受,如果可以企業就會迅速與設計師洽談合作事宜。這種以商品化結果導向為原則的合作符合市場運作的規律,也是以賺取利潤為目的的企業喜歡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