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成長中期的家具行業,市場競爭漸趨激烈,為遏制“白熱化競爭”向“無序競爭”蔓延,整體家具生產標準化的呼聲漸起。中國家具當前僅有“企業”標準,而無整個行業所共同遵守的“行業”標準。比起國外一個家具企業動輒百億元的年產值,中國的家具企業望“洋”興嘆之余,更強烈呼吁盡早制定行業標準,以規范雜亂無章的家具消費市場,但往往是口號喊的響亮,行動不過爾爾。
我們可以發現,各個行業都存在一個通病,產品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不管是集成灶行業如此,還是新興的整體家具行業,業內均盛行"拿來主義",剽竊抄襲現象嚴重,不少廠家因為沒有自己的設計團隊,派出商業間諜抄襲原創作品,稍加改頭換面就投入市場。
日前正在舉行的米蘭家具展上,再一次豎起了“中國人禁入”的牌子,某些國際大牌家具商將來自中國的設計師拒之門外,理由是他們可能涉嫌抄襲。前幾年,出現了一種狀況:米蘭家具展上最新設計的家具產品,往往在展會后不久,就在中國批量生產,還貼上了意大利進口的標簽。因而,中國人涉嫌抄襲的指控,在國際家具設計界越來越多。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整體家具行業尚處于一個發展的時期,行業里的很多規范都還沒有成熟和完善。資金、設備、技術都還沒有達到一個"理想狀態"。時下一些小的家具企業追求眼前利益和應對資金周轉過慢,崇拜“拿來主義”,放棄了對技術和設計創新的思考。然而,純粹的“拿來主義”必定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一個高品質的家具企業,應該在產品特色、定位、售后等方面具有原創性,才能贏得市場競爭,樹立讓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取得長遠發展。
兩大限制成阻礙
限制中國家具行業標準化的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客觀上的原因——房地產;另一種是主觀上的原因——缺少牽頭人。首先,中國的戶型規格多樣,不同的房地產商所開發的戶型均不同。這是導致中國定制類家居企業難以實施標準化生產的源頭。而現在中國房地產的現狀是——開發商掌握著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話語權,政府主導的“能量”被削弱,如此一來,這個客觀原因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而在主觀原因方面,中國的家具企業普遍都處在摸索階段,有些家具行業先驅者也曾思考過把國外的相關標準引入國內進行消化、轉換,但因工作量大、涉及面廣、資金實力等種種原因而受阻,所以各個企業都在尋找這么一個能擔負重任的“牽頭人”。
高喊口號成為形式化
中國家具行業是一個集“勞動密集、服務密集、技術密集”這三種形態為一體的行業,定制化的特性在這三種形態中展現無遺,所以消費市場也呈現出千差萬別的品類,這也是當前家具企業能有如此高回報、高利潤的原因。但這并不代表無章可循。
目前,各個整體家具品牌標準尺度都不一樣,但是對于家具移門來講,通常的設計尺寸是符合和遵循一定的規律的,只是具體到各個品牌有所出入。而這時,最大的瓶頸反而不是來自消費市場,而是生產企業了。因為,有些企業即使內部已制定了完善的標準,也會藏著掖著,而不會如此慷慨大方地擺在競爭對手面前交流探討,畢竟這是自己的“鎮企之寶”、“贏市之刃”。所以,當各企業巨頭即使在各個高峰會、論壇會上高談闊論,即使高喊“制定行業標準已迫在眉睫”,這也僅僅是一種流于形式的“打哈哈”行為而已。
行業先行者未出現
制定中國家具行業標準,誰來牽這個頭?筆者認為,有三股力量如果有機結合,完全可以擔起這個重任:全國性協會、品牌企業及軟件研發機構。
就協會本身的性質而言,其存在的價值,就是通過聯合生產企業,形成合力來規范整個消費市場。這是協會的使命。協會可以集合主流企業,把問題擺上桌面,開誠布公,集思廣益,搜集各方意見和建議,加以提煉、歸納,提交標準化制定部門審核實施。
其次是品牌企業。作為行業的“先行者”,這些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完整解決方案,再憑借自身品牌的影響力及渠道優勢,可以左右市場消費方向。
最后一股力量是軟件研發機構。在標準化的制定中,一個較大的難點是執行者必須擁有專業的資質和團隊。而軟件研發機構就已集合了這類精英人士,而且他們的工作方向及內容與標準化制定沒有根本上的利益沖突。
綜上所述,中國家具行業標準化之路并不遙遠。事在人為,而不只是光喊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