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2日地處成都北部的某沙發廠張先生開始將以下消息到處發布:“交通便利、面積4000 沙發廠和設備轉讓,有合理布局的廠房和辦公室。并有展廳400 左右。現月產量達到 300套左右。因特殊原因現轉讓,歡迎各位有識之士有需用者可聯系,現場考察,價格面議。” 這是一條讓人震驚的消息,因為一直以來,筆者都和這家企業有著密切聯系,他們參加多屆成都家具展并多次和我報合作加以品牌推廣,也一度有過參加深圳展的念頭——這么看來,它不是一個一點實力基礎也沒有的企業才是。但就是這樣一家苦心經營的企業,如今走到了發展的盡頭。
大型企業忙調整
小型企業陷困境
按坊間觀察,今年四川企業確實不好過,諸如雙虎、南方之類的大企業也直嘆生意好淡,但清淡的市場對大中型企業來說恰好是某種階段性調整,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實力較強的企業甚至大幅加大企業營銷預算,請代言人、全媒體推廣、電子商務渠道開拓個個忙得不亦樂乎又焦頭爛額。
事實上,從2008年至今,四川家具行業的際遇如同玩過山車一般驚險,先是外銷乏力內銷商機顯現,四川家具企業突然被推至全國家具業界關注焦點,人們才發現四川家具企業已經悄悄完成了對全國家具市場的布局——這個先期布局的優勢已經無法被其它產區所超越。隨后,2008年—2009年內銷市場發展迅猛,房地產政策尚很寬松,四川家具行業迅速在眾目睽睽中強勢崛起:以生產園區建設和產能的大幅提升為標志,成都出現了產值億級以上企業至少30家,堪稱“川企前30強”。
但需要重點提及的是整個家具行業近3000家企業的生存環境的變化,2008-2010年初自然是個個企業都賺錢的年代,那簡直可以用而進入2010年中至2012年,當四川中堅企業都生意慘淡的時候,數量極為龐大的中小企業則已經展開激烈的低位競爭,不斷地有企業敗下陣來,鎩羽棄甲。
經營成本不斷上升
企業利潤總額下降
一是家具原材料,包括木材、板材、油漆、膠、皮革和五金配件等價格上漲,同比漲幅達到了15%~20%;據相關監測顯示,近半年來,由于木材市場供應偏緊,進口木材價格升幅較大,拉動了國內木材市場整體價格上揚,一些木材價格升幅甚至達20%。木材漲價導致以木材為原材料的產品明顯提價,據統計顯示,家具類產品漲幅將可能超過5%,尤以高檔品牌為主。對此很多廠家不得不“繞道而行”,推出新木種,如白蠟木、欖仁木等。二是人工費用上漲,今年人工費成本普遍上漲20%至3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具成本;三是運輸費用增加,今年成品油價多次上調,導致運輸成本提高。四是人民幣快速升值對家具企業利潤影響很大。
尤其今年多數企業扎堆轉型實木,導致實木銷售市場競爭激烈、混亂,隨著今年國際木材供應量減少和價格上升,明年實木成本還將上漲。這將導致一些雜牌、小型實制造企業逐漸被淘汰出局——當然這也促進了市場的規范化和有序化;但小型企業一旦如此布錯局則難以為繼。
資金短缺管理粗放
品牌意識桎梏企業發展
家具企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是流動資金需求量大的企業,特別是企業需要儲存較多數量的木材。要生產出高質量的家具,從原材料進口,經木材自然風干等一系列環節,最后到成品出口,有的占用資金長達三四年的時間,資金緊張一直是制約家具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今年數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后,各商業銀行收縮貸款額度,首先受影響的是中小企業,使中小企業在貸款方面處于更不利地位。
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較弱,恰恰品牌意識也非常差。但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大品牌可以稍加提價而消費者還能承擔;但中小品牌家具廠家和經銷商則由于本身附加值就低,提價可能更不好賣,對此中小型企業只能壓縮利潤,對產品價格和銷售策略進行微調。
企業提高競爭力
獨辟蹊徑找出路
在全球經濟的恢復性增長過程中,企業一方面要努力調整組織管理模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克服家族式管理的隨意性,自覺向現代企業制度靠攏。另一方面,應高度重視自有品牌建設,擴大研發投入,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積極尋找外援,借助于科研機構和政府力量,培育自主品牌,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價值,擴大市場占有率,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在以品牌意識統攬全局的前提下,中小企業還當獨辟蹊徑別找出路,盲動沒有任何好結果:前些年盲目上馬板式,再些年急速上馬軟體,去年開始大家扎堆實木,今年來看,如此朝秦暮楚的小型企業要做大也難。而反觀全友家私定位既眼光獨到、營銷又勝在堅持,多年耕耘三級市場,且又堅持央視廣告投放,這已經保證了作為大眾品牌上的優勢。
注:本文由《深圳家具》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違者必究,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