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家具業的低迷一如蕭瑟深秋般未見好轉。許多企業老總表示很迷茫,不知何去何從。對此,沈陽家具協會理事長劉福章頭腦比較清醒。他表示,行業低迷就如“流感”或“瘟疫”泛濫,只要企業從自身找原因,增強抵抗力,就可以安然渡過危機。
行業受挫 市場萎縮
劉福章介紹,沈陽制造工業發達,具有“共和國的長子”之稱。來自東北和俄羅斯的優質木材資源,能夠瞧輻射東北亞的地理區位優勢,溫濕度適宜木材處理的氣候,又使其成為家具制造基地和家具產品的集散地,這些都為沈陽家具業的振興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條件,也為沈陽家具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1998 年算起,沈陽家具行業成長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涌現了以宏發、舒麗雅、夢寶、東興、名格、藝新、朗格、賽世、惠好、東貿、玉龍、金牛、大邦、梓喬、隆兆、宇鷺、萬方、森邦、琦琳、日豐、凡響等為代表的一批沈陽名優企業和品牌。特別是沈陽實木家具,對中國家具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2008 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原材料成本上漲、房地產調控、消費萎縮、渠道不暢等不利因素的困擾,沈陽企業家具面臨空前的壓力。尤其近幾年來,廣東、河北、四川等地家具品牌紛紛涌入沈陽,搶灘掠地,給本地制造企業和品牌帶來不小的沖擊。由于市場競爭意識不強,挑戰應變能力、品牌運作能力、市場推廣能力不足,在外來品牌的競爭面前,沈陽本土家具企業明顯表現出諸多不適應。沈陽家具制造規模逐年萎縮不前,家具產業呈下降趨勢。
目前,沈陽的家具制造企業數量銳減,已由十年前的近千家縮減到如今的近400 家。企業數量下降后,市場份額隨之大幅下滑。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和制約,除中國馳名商標“宏發”、“舒麗雅”,及東興木業等知名品牌企業仍相對固守市場外,部分企業已收縮市場,退守東北,甚至省內。
五大內因阻礙發展
劉福章會長認為,沈陽市場是一塊家具業的風水寶地,沈陽家具企業在生產加工能力、機械設備條件、員工素質、廠區規模等方面也并不比南方家企差,但在整體上,沈陽家企在以下幾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
一是缺少創造,拿來仿造。部分企業因創新研發能力不足,或因資金實力有限,更多地是走“偷藝”仿制的“捷徑”,導致企業產品缺少自己的“魂”,并使得市場同質化嚴重。相比之下,外來品牌,大多個性鮮明,令人眼前一亮。在原創不足的現狀下,沈陽家企要打響品牌、暢銷市場很難。原創,應當成為沈陽家具企業振興的第一動力!
二是守財有道,守市失責。拓展市場,開拓渠道是企業的責任。然而有的企業小富即安,滿足于維持現有經營規模,舍不得投資發展,擔心財富流失,還有部分企業對“買地”建廠,做固定資產投資樂此不被,認為這是財富保值之路。一般而言,擴大工業園區、擴建廠房、增加設備是實業提升實力的有效途徑,然而這些必須以良好的渠道建設和市場營銷效果為前提。否則,企業硬件規模雖上來了,產品銷量卻在下降,這正是許多沈陽家企常陷的誤區。
三是主業不精,副業未富。在品牌運作不佳的情況下,許多沈陽家具企業往往分心旁顧:有的企業轉向給外地產品做貼牌加工,或做代理商;有的企業嘗試多元經營,涉足酒店、汽車、二手木工機械等領域……總之是,啥來錢干啥,試圖“堤內損失堤外補”。結果是,新行當受挫,老本行也跟著失守:多年的家具制造工藝、經驗荒廢了,多年培養的技術骨干、高素質員工流失了,多年積累的市場渠道丟掉了,有的最后連家具品牌也丟失了。丟了主業的老板們,大感“很受傷”。
四是各自為政,不思抱團。沈陽家具制造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只有在占據天時地力的基礎上增強合力、抱團進取,才能在與強大的外來品牌競爭中鞏固一方市場,
進而打響品牌、做大做強。不幸的是與,沈陽家企單打獨斗的多,合力成事的少;自思利益的多,抱團謀業的少。這種資源整合力缺乏、行業凝聚力薄弱的狀況,或許是北方企業家個體性情文化所致。然而,市場是無情的手,只有遵循其發展和運行規律,才能將企業家個人的性情文化,發揮出最佳的市場效應來。
五是展會不專,品牌不響。家具展會是推廣品牌、打響市場的重要平臺,其作用不可低估。沈陽家具之所以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不多,一方面是由于企業推廣不力,外出參展不多,市場認知度不高;另一方面與本土缺乏知名展會有關。雖然沈陽每年都有家具展會舉辦,但與廣東、上海、成都等地的家具展相比,從展會主題、策劃組織、辦展規模、參加品牌、觀展受眾等方面來看,更像一個面向終端的“展銷會”,對參展品牌招攬經銷商、代理商作用不大,在全國的影響也就有限。據了解,一些企業原本希望通過沈陽展會將品牌產品推介給來自國內外的買家,但由于展會不夠專業、推廣不力、企業的關注度度不高,效果并不理想,日積月累,參展者也就愈來愈少。
可見,如何提升家具展層次,整合資源,舉辦專業性家具貿易展會,通過展會打響沈陽家具品牌,是家具展會主辦方、家具企業以及行業協會共同謀劃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