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美國家具行業的發展情況,或許,可以為迷茫中的中國家具行業尋求到新的出路。行業轉型時期從美國家具業看中國家具的出路“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鑒得失;以史為鏡,可見興替。”
一、美國家具產業的大環境
1、美國家具行業三次轉移:最早從東北部地區即紐約、賓夕法尼亞和新英格蘭發展起來,后來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接著再向南部地區轉移。每一次的轉移,實際上是移向制造成本更低和優質硬木資源豐富的地區,這種“制造能力的轉移”在我國家具產業中也是為如此。
2、全球化對美國家具制造業負面沖擊極為嚴重,自1992年至2005年,所有家具產品的進口從41億美元增加到236.5億美元,幾乎增加了200億美元,或者說增長了477%,自1997年至2005年,除廚柜以外的家具產業,已失去就業崗位108,000個,占據這段時期美國失業工人的21%。
3、家具消費觀念的改變對美國家具業的影響:如同許多批量生產的消費品一樣,民用家具已成為一種更像是大宗類的“普通商品”,銷售量取決于價格。消費者不再把家具視作是一件值得花錢的東西,在家具上花的錢就越來越少;同時,家具企業在市場上拼價格,利潤大大地縮水,但是生產成本卻在不斷上升,結果使對工廠和設備的投資大幅下降,最終導致了許多美國家具工廠的技術和設備大大地落伍了。
二、美國家具業在面臨“成本上升、競爭加劇、利潤降低、市場縮小”時的運營策略
面對成本上升、競爭加劇、利潤降低、市場縮小的市場環境,美國家具制造商采取了多種運營策略。
1、關掉自己的工廠,成為批發商和零售商:在零售通路上,他們利用自己的品牌來吸引消費者,把產品放到低工資成本的國家例如中國去制造,它的贏利來自于零售價與制造價的級差。
2、加強自己的制造能力,把進口產品整合到自己的產品系列中去。之外,他們還利用精益生產和最新技術來提高自己的能級。
3、集中精力做定制產品,從生產“普通類商品”的產品向定制產品轉換,顧客對定制產品愿意多花一點錢,而使大型的進口商無法做到。
4、開發新的市場和產品用途:木制零件業是一個很好的個案,他們改變了產品結構,把市場定位于建筑業和廚柜業,以應對家具業的下降趨勢。
5、重新建立家具業的產業集聚,或者建立優勢中心,使整個供應鏈更加緊密地運行,以對目標客戶提供更多的價值。
三、中國家具制造業何處何從?
1、由“普通商品”向“定制商品”轉型,更貼近客戶,創造出增值產品及服務。
在家具業中,許多家具制造商與終端客戶之間缺少聯系,過多地是依賴零售商來獲得顧客需求和期望方面的信息。家具制造業必須學會如何接近終端客戶,如何來為他們提供產品,并且保證自己贏利。
這就需要擁有更好的營銷能力、更好的銷售網絡、精益生產和柔性制造能力、即時的供應鏈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創新思維和領導能力、對員工更好的教育和培訓等等,總之是一種新的商務模式
2、從制造方面來說,工廠必須盡可能實現自動化,以獲得最大的生產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
因此,可能要采取新的技術和“精益生產”(leanmanufacturing)來降低成本;同時,要在工人的教育和培訓、新產品的開發和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從而培養出工人具有特殊的技藝,創造出高級產品,賣出好價錢。如果我們繼續生產普通商品類的產品,提供的是低層次的服務,那么我們將不斷地喪失市場,拱手讓給勞動力更豐富而且價廉的地區。
3、建立相關的優勢中心或聚集競爭優勢。
根據邁克。波特在《競爭論》中的定義,“集聚是指地理上接近的、互相關聯的一群公司,在特定的領域擁有協同的機構,通過共同利益和互補性聯系在一起”,通過供應鏈開發戰略合作伙伴,整個供應鏈的各環節協同工作,使得資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利用。